2023-01-14

蓝莲花研究出品,首发日期2022年10月24日
报告摘要
尽管 (1)有来自中国国有医疗综合体的持续定价压力和;(2)美中竞争可能从半导体蔓延到生物技术,我们仍然相信中国创新药的全球通缩力量和仿制药替代是行业的估值支撑;
未来两年中国四分之三的生物科技企业可能消亡,但是更多的会涌现,这与中国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创新药市场并不矛盾;
我们认可百济神州的全球布局和全面能力。我们认为荣昌被低估了。我们相信康方生物正走在成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大路上。
 
并非所有的生物技术公司都可以,并且应该转变为生物制药公司
作为一个全球性行业的协调者,制药/生物制药公司是许多生物技术公司梦寐以求成为的角色。但我们认为,生物技术向生物制药公司的转型充满挑战和危险,现在更是如此。在采取宽松的审批政策约5年后,中国药监局有收紧的迹象。医保谈判已永久地重置了投资人对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的预期。然而很多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仍在通过建立销售和制造能力希望成为生物制药公司。我们相信随着他们的现金用完,很多企业的结局都会很糟糕;
 
全球药品价格屠夫的市场定位是存在的,但是多大的存在有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全球药品价格通缩的潜力充分体现在PD-1/L1的开发成本和药品定价上。展望未来,中国会开发出更多和更好的类似PD-1/L1来。但是美国的创新药行业并非一筹莫展。控制仿制药的步伐和替代机制一直是美国医药行业内置的成本调整机制。在中美对抗中,中国的创新药必须足够快地创新以击败美国的仿制药调整机制,站稳脚跟,证明其继续存在的合理性;
 
需求卡脖子与供给卡脖子
中国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存在一个关键弱点,即中国的低成本研发必须低到足以抵消中国的低药价来盈利。这样的模式很难与欧美的高成本研发对应高药价长期竞争,欧美可以将研发外包给中国或印度来降低成本。另外,虽然生物技术没有一个像半导体的光刻这样的供应链瓶颈,它确实有一个需求瓶颈,即仅美国就占世界市场的 40% 以上。因此中国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公司必须学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与美国打交道并努力避免不要被封杀。